2024年是学校加快实现“两个建成”、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突破之年。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加着力落实党建“双创”目标任务,更加着力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更加推深做实“4510”联合科创行动,为学校扎实推进“双特色”建设、加快实现“两个建成”奋斗目标贡献学院智慧力量。
一、党建工作方面
1.加强政治建设,提高“政治三力”。贯彻“第一议题”制度,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召开党委会会议40次,党政联席会41次,及时跟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全面落实巡视巡查反馈意见,领悟“两个确立”的重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加强思想建设,注重学习教育。严格落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等,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14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12次,党员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3.加强组织建设,发挥组织功能。落实每周工作例会制度、双周党委会制度、每月支部书记制度,开展干部谈心谈话20多次,充分发挥学院人才作用,落实党委主体作用,如期完成党员教育与发展任务。
4.加强作风建设,坚持性质宗旨。坚持师德师风、教风学风、家风院风一起抓,德治、法治、自治一起用,组织参加相关活动教师全覆盖,学生全覆盖,为师生办实事28件,开展调查9次。
5.加强纪律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驰而不息强规矩。开展廉政教育活动6次,跟进巡视巡查、审计整改8项,运用“四种形态”处理3人,集中学习规章制度8次。
6.加强统一战线工作和群团工作,凝心聚力促发展。召开统战工作会议,主动倾听民主党派人士意见建议,分团委荣获校级优秀,分工会开展5次集中性活动。
7.加强制度建设及党建工作责任制,着力发挥制度刚性。组织教职工定期学习学校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学院“两个议事规则”,坚决做到依制度议人议事议资金、管人管事管资金,落实党委书记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制度,运行主体明晰、责任明确、有机衔接和责任倒查的党建工作机制。
二、发展工作方面
(一)依法治校
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切实提升依法治校水平和依法履职能力。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开展了“学宪法讲宪法”活动,组织师生参加集中法治讲座。
2.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改进内部治理效能。严格遵守学院“两个议事规则”,不断提高决策水平,全年召开党委会40次,党政联席会议41次。
(二)人才培养
3.坚持立德树人,不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教学工作中心地位。获批专创融合课程1项、产教融合课程2项,校级质量工程项目5项。
4.培育创新文化,营造创新氛围。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莘莘学子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15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省级74项,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国家级6项、省级22项。
5.树牢服务宗旨,严格落实“五育并举”工作要求。2024年累计举办第二课堂活动100余场,获得学海杯男子排球赛冠军,实现“学海杯”排球赛三连冠、男子篮球赛冠军、男子足球赛亚军;在宿州学院第十八届田径运动会获得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在宿州学院2022—2023年度两红两优评选表彰工作中,机电学院分团委获评五四红旗团委。
6.贯彻落实“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确保就业成效。2024届毕业生初次就业去向落实率94.17%,建档立卡学生就业率100%,考取研究生37人,考研录取率为8.9%,国家基层项目1人,地方基层项目1人,自主创业7人,应征入伍6人。
(三)学科专业建设与科研社会服务
7.紧紧围绕“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建设思路,积极参与“智能新能源汽车创新人才班”人才培养工作,新能源汽车制造工程微专业完成首届招生,不断提升专业服务重点新兴产业能力。
8.对照安徽省高峰培育学科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断加强机械高峰培育学科建设;进一步推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工作,选派教师参加工程教育认证培训7人次。
9.根据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方案》扎实开展自评自建工作,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暨专业建设研讨活动8次。
10.加强有组织科研,积极组织科研项目申报,高水平科研项目再获突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获批教育厅重大项目1项,教育厅重点项目5项。
11.持续推进“4510”校地联合科创行动,主动融入和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组织教授、博士团队走访30余家企业,积极对接企业技术和服务需求,签约横向项目19项,到账经费213.3万元;
(四)师资队伍建设
12.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持续加强师德师风、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建设。开展师德师风专题学习活动3次;举办教师教学示范课4场,举办了教师板书比赛、观摩教学创新大赛等活动,1人荣获学校产教融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一个教学团队荣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安徽赛区产教融合赛道三等奖;一个教学团队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数字化技术创新大赛一等奖。
13.教师职称结构进一步优化。2024年5位教师通过高级职称评审,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3位教师通过中级职称评审。
(五)学生工作
14.加强“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完善心理健康工作。充分发挥辅导员、班委会、心理委员作用,构建教育教学、预防干预、咨询服务、实践活动、平台保障“五位一体”心理健康工作体系,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15.加强资助政策宣传和资助育人教育,提升精准资助工作。2024年,推荐国家奖学金4人,励志奖学金 46人,国家助学金315人,优秀学生奖学金155人,校长奖学金1人,金汇奖学金5人。评选三好学生89人,三好学生标兵4人,文明宿舍12个,优良学风班6个,优秀个人38名。
16.依托志愿服务载体,筑牢实践育人新平台。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组织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引领教育广大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社会大课堂上以“红色记忆寻访行动、青年红色筑梦行动、乡村振兴实践行动、教育关爱服务行动”为主题,组建了3支校级重点、3支院级重点团队,深入安徽省宿州市、淮南市、六安市等多地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参与团队实践学生60余人,其中与埇桥区时村镇油坊村共建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六)综合管理
17.牢固树立安全理念,不断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确保教学安全;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严格遵守资产采购、报废程序;不断加强教学过程性材料管理,学院日常教学档案进一步规范。
18.不断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工作,制定了学院领导+科级干部+辅导员日常值班制度,对学生早晨第一节到课情况、教师日常教学进行检查。
19.不断加强学院教学督导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督导在监控教学过程、促进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形成优良学风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