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我院2000届毕业生做客宿州学院优秀校友大讲堂
发布人:王庆阳 |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14日 | 点击数:

11月12日下午,“4510”校地联合科创行动宿州学院优秀校友大讲堂在工科C楼机电学院会议室举行,特邀锐微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勇和上海灵境有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吴洪海主讲,100余名师生现场参与。

本次讲座创新性地将理工科校友成长经历置于职业发展框架下解读,旨在破解理科生“技术工具化”与“职业天花板”的双重困境。梁勇以《科技变革中的人文向度》为题,结合“技术员→产品经理→管理学硕士→连续创业者”的跨界履历,系统梳理2000年以来中国科技产业演进图谱。他通过详实数据指出,当GDP从2000年的1.21万亿美元跃升至2024年的18.74万亿美元时,技术狂飙背后始终贯穿着能力升级主线:从单一技术执行到技术管理,再到商业决策的跃迁。面对2025届毕业生面临的结构性就业挑战,他援引《礼记·中庸》与陆游“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古训,提出交叉模型——纵向深耕专业技术纵深,横向拓展数据分析、技术评估、跨文化沟通等复合技能,倡导“心所向,皆可往”的行动哲学与“完成比完美更重要”的实践方法论。

吴洪海则以《实践智慧与职业叙述:技术从业者的人文向度》为题,扎根近20年印制电路板行业一线经验,现场展示从2万余条充电站运营数据中提炼商业决策依据的Excel分析模板,直观呈现数据思维在真实商业场景中的应用逻辑。他特别强调,外语能力不仅是拓宽业务范围的利器,更是“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技术文化转译”的核心竞争力。在开拓欧洲市场时,正是凭借对德国“工业4.0”技术标准的深刻理解,他成功拿下百万欧元订单。此外,掌握AUTOCAD、CAM软件等专业工具,能让技术人员转型销售后“实时分析客户需求,响应速度提升50%以上,建立差异化优势”。他以2023年转向新能源领域创业为例,揭示了技术背景从业者的三条进阶路径——技术高管、本行业创业、衍生行业创业,鼓励学生“在客户产业链中发现结构性机会”。

机电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艳在总结中指出,从技术到商业,从理想到现实,两位校友都强调了三点:一是持续学习的韧性,毕业后重返校园,从数据中挖掘价值。二是跨界整合的能力,外语、软件、行业知识的融会贯通。三是拥抱变化的勇气,在成熟行业中创业,在新兴领域中开疆拓土。本次讲座是“4510”校地联合科创行动推进产教融合、学科交叉的实质性举措,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培养“懂技术、善经营、有情怀”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了实践样本。

(撰稿:机电学院   二审:王艳  三审:黄凯)